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昨天從青島小口子軍港解纜起航,赴南海附近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軍事訓練活動,這是遼寧艦入列後,首次組織跨海區的長時間航行訓練。與以前不同的是,此次伴隨遼寧艦出海的還有兩艘海軍導彈驅逐艦沈陽艦、石家莊艦,和兩艘導彈護衛艦煙臺艦、濰坊艦,這也標志著中國首個航母戰鬥群正式編成。
  據報道,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從黃海開往南中國海,必須經過東海。中國11月23日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引來日本、美國高調反對,中國與日本、美國之間的外交和輿論口水戰仍在繼續。
  同時,在前往南中國海途中,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將通過臺灣海峽,還是穿越日本島嶼之間的宮古水道進入西太平洋,目前不得而知。但無論走哪條路線,中國首個航母戰鬥群的航線和訓練內容都會成為輿論熱點。
  報道指出,這次遼寧號將通過長時間跨海區的航行,對有關設備的性能進行連續工作情況下的檢驗,對部隊整體訓練水平進行考驗和鍛煉,對裝備在不同氣象水文條件下的性能進行試驗。
  焦點
  1
  編隊組成如何?
  此次中國海軍第一個航母戰鬥群首次出海,配備了2驅+2護+航母的艦隊編組。其中包括兩艘051C級導彈驅逐艦沈陽號和石家莊號,以及兩艘054A型護衛艦煙臺號和濰坊號。
  有軍事專家分析說,從規格來看,本次我國2驅+2護+航母的編隊,是一個標準的航母戰鬥群,但規模上要略微小於美國海軍3驅+1巡+1航母的標準戰鬥群。從防空任務分工上看,我軍戰鬥群由遼寧艦本身的殲-15艦載機負責遠程防空,兩艘051C型驅逐艦負責中程防空,兩艘配備HHQ-16的054A型護衛艦負責近程防空以及反潛任務。從反艦作戰任務分工上看,該戰鬥群以航母本身艦載機打擊能力為主,同時護航艦裝備了YJ-83反艦導彈,攻擊力也不可小視。
 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表示,航母編隊的規格因作戰任務、海域環境等因素而異。真正作戰時,艦艇的配備將有所側重,如執行反潛作戰任務時,就需要配備更多的反潛戰艦。
  不同國家的海軍發展程度也大有不同。以美國為例,早期的每個航母戰斗大隊包括1艘航母、8至12艘水面艦艇、2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,總數保持在12至15艘。隨著海軍技術裝備發展,作戰艦艇特別是保障艦艇性能的提高,美國編隊所用的艦艇數量在逐漸減少,目前基本編成為1艘航母、1艘導彈巡洋艦、2至3艘驅逐艦、1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及1艘快速支援戰鬥艦。
  海軍裝備技術部原部長、少將鄭明對記者表示,航母戰鬥群訓練時,需要每一個艦艇操縱好本艦的同時,與內部其他艦機高效協同,“中國過去經驗較少,首次亮相後,我們的編隊配備還將磨合,分步驟調整”。
  焦點
  2
  為何去南海而非釣魚島?
  今年4月,央視報道,遼寧艦在今年年內將會實現首次遠航時,就有專家猜測,或將前往釣魚島海域或沖繩海域開展訓練。不過隨著昨日消息的公佈,這一猜測很快被否定。為何會將訓練地點選擇在南海附近海域?
  李傑認為,南海海域的面積大,海況、氣象等條件複雜,海水溫度高、濕度鹽度大,此外,周邊情況比較複雜也是南海海域的一大特點,這些都與此前遼寧艦所熟悉的黃海、東海海區不同。在這裡,戰鬥群不能單一考慮作戰,這為航母戰鬥力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。
  鄭明舉例說,上個世紀60年代曾經有海軍部隊在東海作戰過硬,但在抵達南海、遇到不同的海域條件時,絕大多數船員遭遇暈船。因此,到並不熟悉的南海遠航拉練對於航母來說尤其必要,也是考核艦艇作戰能力的方式。
  焦點
  3
  路線如何選擇?
  關於航母赴南海的路線,也受到軍迷們關註。有軍事專家表示,我軍艦編隊赴南海一般會走兩條航線:臺灣海峽或巴士海峽。如果經由巴士海峽進入南海,則代表中國海軍航母第一次穿越島鏈,其意義非凡。
  據海軍系統的一名人士表示,實際上,昨日航母選擇了另一條線路,即臺灣海峽。
  焦點
  4
  將進行哪些訓練?
  遼寧艦艦長張崢表示,此次跨海區試驗和訓練,一是通過長時間跨海區的航行,對裝備性能進行連續工作情況下的考驗;二是對部隊的訓練水平進行考驗和鍛煉;三是對不同水文氣象條件下的裝備性能進行進一步的試驗,為後續裝備試驗和訓練任務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礎。
  李傑表示,反潛能力對於航母編隊來說非常重要。我們的航母編隊還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反潛戰艦。航母戰鬥群的編隊訓練,有一個試驗、摸索的過程,將來還可能會重新組合,重新訓練。
  “與過去不同,遠航是在陌生的海域,戰鬥群能否適應?編程是否合適?能否安全回歸?這些都需要通過實踐考驗。”李傑認為,試驗和訓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磨合調整,而這一過程可能歷時1到3個月不等。
  焦點
  5
  遠航意義何在?
  針對此次赴南海遠航,有分析認為,在中國南海主權受到威脅之時,這或許是向外界展示軍事力量和發展航母決心的機會,從而更好地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。
  鄭明將軍認為,中國航母的發展將是循序漸進的過程。海軍副參謀長宋學曾表示,中國將擁有不止一艘航母,下一艘航母將更大,可載更多戰機、戰鬥力更強。
  李傑認為,中國航母的發展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從數量的增加,系統的支配到技術的提升,這些都應該是逐步提高的。而提升的過程則依賴於不斷的訓練與磨合。“如何編組才能更好執行作戰任務,如何適應陌生海域的環境,這些都要試驗和訓練,需要一段時間。”
  相關
  新聞
  海軍三代戰機東海“空戰”
  近日中國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某飛行團,進行了一次大強度多科目飛行訓練,檢驗大強度條件之下,戰機性能地勤保障能力和飛行員連續作戰的能力。
  上午9時,數十架國產某型三代戰機陸續升空,組成多個編隊機群,按照不同的作戰命令奔赴不同空域,參與演練的紅方對抗機群,在地面指揮引導下,隱蔽飛向預定空域,迅速搶占主動位置,擊落藍方戰機,隨後紅藍雙方進入近距空戰狀態,與此同時,經過數十分鐘超低空飛行,抵達作戰區域編組機群,對藍方水面艦船實施了多批次飽和攻擊,隨後返場加油的戰機互換角色,輪流進行紅藍對抗和遠海突擊飛行演練。
  這次訓練中既有高強度的空中對抗,也有對地攻擊,海上超低空深海突擊等高難科目,參訓人員和戰機在滿負荷條件下,經受了技術和生理及心理的考驗,所有飛行員完成科目,都達到良好以上。
  綜合新華社、央視、人民網、中國海軍網等 D090
  遼寧艦的“第一次”
  2012年9月25日
  正式交接入列
  2012年10月12日至10月30日
  首次出海試驗
  2012年11月11日至11月25日
  首次完成了殲-15艦載機的起降飛行訓練
  2013年2月27日
  首次停靠青島某軍港航母基地
  2013年6月9日至7月3日
  首次駐艦飛行訓練和首次短距滑躍起飛
  (原標題:遼寧號航母戰鬥群正式亮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q36jqtyk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